贵州山水,孕育优质“贵天麻”
(本网记者 任端毅)天麻是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多生于海拔1000-1200米的林下腐殖质较厚且湿润的林下或向阳灌丛及草坡。天麻无根、无绿色叶片,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,须与白蘑科真菌密环菌和紫萁小菇共生,二者共同作用,才能使种子萌芽,形成圆球茎,并最终生长成具有药用价值的天麻块茎。
由于生长条件极为苛刻,天麻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评为易危物种,并被列入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(CITES)的附录中,同时也被我国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(第二批)》列为二级保护植物。
(资料图)
可如此“娇贵”的药材,却在贵州的大山里,找到了繁衍生长的“乐土”。
“贵天麻”形状饱满、质地紧密,有效成分含量高
贵州地处云贵高原,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,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,降水较多,雨季明显,阴天多,日照少,气候温暖湿润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,给各种菌菇提供了充分生长的温床,为天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。《中国道地药材》(1989 年)记载:“天麻主产我国西南诸省……近代野生天麻的道地产区在西南,尤以‘贵天麻’最为驰名。”
“贵天麻”形状饱满、质地紧密,有效成分含量高,其中以毕节大方和铜仁德江天麻品相最佳,质量最好。2007年,“大方天麻”“德江天麻”2个贵州天麻品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。
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,属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,雨水充足,冬暖夏凉,年平均气温11.8℃;土壤多为酸性砂质黄棕壤,植被常见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、岩溶灌丛、灌丛草坡等,特别适合天麻生产。大方野生天麻的天麻素含量达0.5%至1.0%,平均值高达0.7%,故而有“中国天麻数贵州,贵州天麻数大方”之说;2008年,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大方县“中国天麻之乡”称号。
“近代野生天麻的道地产区在西南,尤以‘贵天麻’最为驰名。”
而德江县位于贵州高原的东北部,地处武陵山、大娄山汇接处;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,阳光充足,雨量充沛,年平均气温在13℃至17℃之间,孕育了优质的德江天麻。据贵州省质监总局抽样检测,德江天麻的天麻素含量高达0.36%至1.3%,远高于0.22%的国家标准,也是“贵天麻”中高品质的代表之一。
早在20世纪50年代,贵州人就开始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资源,人工种植天麻。2001年,贵州大方县在全省率先开展“仿野生天麻种植技术”的探索,随后推广至省内其他地区。20余年来,贵州已逐渐掌握天麻良种繁育技术,并在在品种选育、良种繁育、仿野生种植技术等方面全国领先。
2019年,大方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唯一的“国家级区域性良种(天麻)繁育基地”,这是对贵州天麻培育技术的认可,更是对贵州作为我国天麻道地产区的肯定。
标签: